1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社会分工
B.科学技术革命
C.国际互联网
D.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1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13.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现代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资源配置机制
14.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因反光而影响驾驶员视线
B.减少空气阻力
C.结构合理,视野开阔,承受冲击力强
D.便于雨水流走
15.被称之为“书圣”的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的书体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语》是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部作品是《水浒传》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1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创建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鲜卑族—前秦—拓跋珪
B.契丹族—辽—耶律阿保机
C.蒙古族—元—成吉思汗
D.女真族—后金—皇太极
18.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位于震区的甲乙两地,甲地震中距比乙地大,则( )。
A.甲地烈度小于乙地
B.甲地烈度大于乙地
C.甲乙两地烈度可能相同
D.甲乙两地受破坏程度不可能相同
19.某地高温,干燥,少雨,下列哪种植物能在该地生活?( )
A.毛竹
B.柳树
C.仙人掌
D.葫芦藓
20.声音的高低由( )决定。
A.发声体的振幅
B.发声体的材料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D.发声体的结构
11.【答案】D。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12.【答案】C。
解析:货币的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A项是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一种体现,因为此处说的是10元钱可以买5斤苹果,而买了没买并没有说,只是说10元钱相当于五斤苹果。而B与D项中的货币均没有付出,不能算是完成了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构成市场机制运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不论市场性质、规模、范围如何,这三大直接要素不会变。价格直接影响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市场价格总是首先摆在市场活动参与者的面前,微观单位的市场经济行为一般先都要考虑价格。正因为如此,现代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
14.【答案】A。
解析: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
15.【答案】C。
解析:王羲之的《兰亭序》为行书字帖,是其代表作之冠,被书法界誉为“天下行书帖”。
16.【答案】A。
解析:《国语》长于记言而不长于记事。
17.【答案】B。
解析: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国号“契丹”。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辽”,B项正确。A项应该为鲜卑族—北魏—拓跋珪;C项应为蒙古族—元朝—忽必烈;D项应为女真族—后金—努尔哈赤。
18.【答案】C。
解析: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人的感觉和建筑物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震烈度与震中距没有完全的相关性。
19.【答案】C。
20.【答案】C。
解析:人的耳朵可以听见20~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而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动幅度(振幅)来决定,振幅越大,表示声波的能量越高,因此声音也就越大。一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响度。